變更語系:簡體
最新消息
本會宗旨
關於酸痛關懷協會
協會成員
柬埔寨義診
歷屆會員大會
健康諮詢團隊活動
WHO世界脊椎日
公益活動
健康諮詢團隊
健康管理的新思維
   ‧肩膀有喀喀聲
活動記錄
會員招募
運動用品/書藉
網頁相簿
訪客留言板
回到首頁
 
         健康管理的新思維

 
 

    
 
                     作者:黃弘君醫學博士
足部是人體的基部,跟房屋的地基一樣,如果地基不穩會造成房屋結構不良。足底筋膜有如一片扇形軟體組織,它位於蹠骨與跟骨之間的一片筋膜組織。主要功能是維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確的步姿,平常在行走或跑步時,這片組織會承受體重使蹠骨與跟骨分離的拉力,並且因各種不同的情況下給予活動時所需的扭力,彈性以及吸收與地面的反作用力。
足底筋膜炎為慢性運動傷害的一種,臨床上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往往合併有足部生物力學異常的問題(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姆指外翻等)。由人體生物力學的觀點看來,足部距下關節(Subtalar Joint)過度外翻會造成足弓低下扁平,連帶拉扯足底筋膜,造成筋膜發炎。而高弓足的患者,因為足底筋膜比一般人緊繃、缺乏吸震的效果,長年下來也會因為足底肌肉筋膜疲乏而疼痛發炎,嚴重的甚至長跟骨骨刺(Heel Spurs)。

     

圖解說明:足底筋膜炎所延生的痠痛如小腿痛、膝關節痠痛、腰痛等

 

引發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

◎因受傷或是鞋具不當而引發足部內部結構異常

◎足部關節過鬆,活動量增大

◎身體過重造成足部關節負荷加重

◎長時間站及坐造成小腿腓腸肌(gastronemius)及腿筋(hamstrings)過緊

◎足跟肌腱過緊、過短

◎足跟墊因年齡增長而減少

◎足跟長骨刺(heel spurs)

◎踩過尖的健康步道

◎常穿涼鞋及拖鞋

◎長時間站立、步行、體重過重、穿高跟鞋、高弓足、扁平足等

◎其他疾病造成腳骨頭變形

   
  

足底筋膜炎主訴症狀:

   足跟底部或前足底筋膜疼痛不適

   足底筋膜與跟骨交接點內側、中間及外側部位疼痛

   每天起床時第一步踏地痛楚最為厲害,步行了數分鐘之後,痛楚的現象會漸漸減退。但步行、站立或跑步時間一久,痛楚又漫慢浮現出來。每當坐下休息了一段時間後,起身走路時痛楚又重新出現。

   患者為了避免足跟疼痛而自行改變走路時的步姿,足底壓力分怖不均勻,著力不當,因身體生物力學的改變而引發脊、髖、膝、踝等關節疼痛。

   感覺下肢循環不好,肌肉過緊,皮膚龜裂。

   鞋子的外側有過度的磨損情況

 
 

足底筋膜炎檢查:

   走路是否有異常,如墊腳尖、腳內翻、腳外翻等。

   足底肌肉及足跟墊是否有減少。

   足底筋膜有疼痛的激發點(Trigger Point)

   小腿腓腸肌(gastronemius)及腿筋(hamstrings) 有疼痛的激發點。

   當大腳姆指往上翻時,足底筋膜感到過緊,甚至引發疼痛。

   足部小骨頭有移位(Subluxation)

   膝關節、髖關骨及腰椎因走路方式偏移造成錯位(Subluxation)

   X-光檢查可看到足跟骨刺(heel spurs),但有15%的人有長骨刺但沒有症狀。

   MRI可檢查出足跟骨裂傷,有足跟骨裂傷的患者會有足跟痛。

 
 

足底筋膜炎改善方式:

◎足底筋膜炎患者應盡量避免刺激性運動、長期站或坐。

◎利用美國高科技電腦足部壓力測試器檢查,找出異常力學。

    

◎選用大小合適的鞋子,最好選用中筒鞋來防止踝關節不正常扭轉。

◎配合支撐足弓且具有彈性及吸震作用的個人量身訂做(打石膏取腳膜)的矯正鞋墊來承托足弓及肌肉,降低足底行走時的壓力,減少發炎疼痛,避免筋膜拉扯,恢復原有的健康。

◎超音波、水療、熱療、冰敷、體外振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等物理治療可以減緩不適症狀。

◎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 treatment): 需評估並且矯正骨盆及下肢各關節並軟化下肢僵硬的肌群及激發點(Trigger Point)

◎運動時可穿著護腳踝減少足部關節過度活動。

◎運用肌內效貼布或彈性繃帶貼紮來減輕疼痛。

◎如果足跟骨刺已嚴重影響行走,則須以外科手術來改善。

◎每天確實做下肢伸展運動,早晚做一次,每次伸展約10~15秒。
 
 

簡易下肢伸展運動,早晚做一次,每次伸展約10~15

 
1.熱療10 2.拉筋(5~10)
   
   

3.肌肉按摩

(由上而下200次,要有痠痠感)

4.冰敷5分鐘

 
 
 
 

網頁設計維護:達人網有限公司    台灣酸痛關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