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語系:簡體
最新消息
本會宗旨
關於酸痛關懷協會
協會成員
柬埔寨義診
歷屆會員大會
健康諮詢團隊活動
WHO世界脊椎日
公益活動
健康諮詢團隊
健康管理的新思維
   ‧肩膀有喀喀聲
活動記錄
會員招募
運動用品/書藉
網頁相簿
訪客留言板
回到首頁
 
         健康管理的新思維
貧  血
                                        作者:余靜雯
貧血(Anemia):
貧血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外周血紅細胞容量低於正常的臨床綜合症。擔任體內氧輸送體的,是一種含於血液中紅血球內、稱為血紅素的血色素。紅血球中的血紅素若減少,會造成輸送至身體各角落的氧氣量不足,此即為貧血狀態。通常患者皮膚蒼白,動不動就容易心悸,呼吸困難,目眩及疲倦。一般來說,在一定容積的循環血液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均低於正常標準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成年男性低於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於110g/L(11.0/dl),一般可認為是貧血。
缺鐵性貧血患者必須注意是否有因胃潰瘍、胃癌、痔瘡等引起出血,若為女性尚要注意是否有子宮肌瘤或子宮癌。缺鐵性貧血很少對身體構成危害,但若貧血情況愈來愈嚴重,又長期不治療,則會引起心臟擴大,最後導致心衰竭。缺鐵性貧血,可以鐵劑治療,但需注意食用鐵劑容易造成便秘。
 
地中海型貧血(Thalassemia),又稱海洋性貧血
地中海型貧血是遺傳性染色體變異所導致,是一種隱性基因遺傳,患者紅血球的體積較小,且有時因血紅素含量低,通常患者的紅血球非常脆弱壽命比正常人短,故提早破裂的紅血球中的鐵質,會長期釋放到人體中,造成「高鐵性貧血」,患者體內多餘的鐵質會慢慢的沉澱在肝臟、胰臟、骨髓等部位,醫學上稱此現象為「鐵質沉積症」。因此,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日常飲食中,必須避免含鐵的食物和藥物,以免對上述器官造成進一步的傷害。另外,因為紅血素不足的關係,患者比較有頭暈、頭痛的症狀。
惡性貧血 (Pernicious anemia)又稱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即巨赤芽球貧血,是一種營養失調所引致的貧血。所以沒有足夠的紅血球攜帶氧氣,病人會感到疲倦和虛弱。嚴重或長期持久的惡性貧血可損害心臟,大腦和身體其他器官。惡性貧血以四十歲以上的人較易罹患,除了臉色蒼白、心悸及呼吸困難、全身倦怠等一般症狀外,舌頭會變紅而發亮,並有疼痛或燒灼感、食慾不振等異常現象。惡性貧血是主要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所致,因此治療時需先找出導致維生素B12停止貧血症狀、葉酸缺乏的原因有葉酸、鐵和維生素 C;若是飲食失調所引起,那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可恢復健康。
再生不良性貧血(Aplastic anemia)又稱再生障礙貧血
骨髓是人體內的造血工廠,一旦造血工廠罷工或造血能力降低時,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受傷或者受到破壞,則無法製造出足量的血液細胞,於是形成再生不良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患者骨髓失去製造血球的能力,以致所有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均減少。因此病患除了有貧血症狀外,更易有感染及出血現象。症狀一開始並不明顯,初期可能會因貧血而有輕度的疲倦及衰弱。而血小板的逐漸減少,可能會導致皮下出血、流鼻血、腸胃道出血等,嚴重的甚至有視網膜出血及腦出血。白血球也會減少,致使細菌感染之現象。患者看起來會很蒼白,皮膚、口腔黏膜及結膜可見小出血點或瘀斑,也會因細菌感染而有發燒之情況。通常貧血不足以致命,但白血球及血小板低下則可導致病患因敗血症及嚴重出血而死亡。
 
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 又稱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
溶血貧血系指紅細胞破壞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償不足時發生的一類貧血。如要骨髓能夠增加紅細胞生成,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生存期縮短,則不會發生貧血,這種狀態稱為代償性溶血性疾病。許多疾病如慢性貧血腎性貧血葉酸維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鐵性貧血都會有紅細胞的破壞過多,但溶血性貧血則是指紅細胞破壞過多、過快為導致貧血之主要因素。
溶血性貧血又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溶血性貧血,若為自我免疫性,可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嚴重時則須割除脾臟。新生兒溶血,出生後須馬上換血,如此可使血液中的抗能去掉,保住生命。患者除臉色蒼白、目眩、心跳、呼吸困難及容易疲倦等貧血的一般症狀之外,還會出現黃疸症狀(眼白及皮膚變黃),嚴重時,尿液會變紅。此病因紅血球的壽命變短引起,如果骨髓造血速度趕不上衰老的速度就會發生貧血。

貧血飲食原則
1.蛋白質:
蛋白質是合成血紅素的元素之一,所以每天應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脫脂牛奶、魚肉、雞肉、豬肉、牛肉及蛋類等。
2.鐵質:
多食用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肝臟、紅色肉類(如豬肉、牛肉)、乾果類(如黑棗、葡萄乾等)、深綠色蔬菜和強化鐵質的食物(如高鐵奶粉等)。
3.維生素C:
因為維生素C可幫助鐵質吸收,所以貧血者也應注意維生素C的攝取是否充足,且最好能於餐後補充。
4.葉酸:
葉酸是參與血紅素合成重要的原料,適當的補充葉酸可預防巨球性貧血的發生。平日可多攝取葉酸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肝臟、酵母、深綠色蔬菜、豆類、全榖類等。
5.維生素B6、B12: 維生素B6、B12為造血營養素,含豐富B12的食物有肝、瘦肉、魚及牛奶。含豐富B6的食物有雞肉、魚、肝、馬鈴薯、鱷梨和葵花子。
貧血日常生活調理
生活起居要正常,勿疲勞過度,隨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根據身體情況自我鍛煉,以提高體質及抗病能力。平常可多做溫和運動增加血液循環。如:太極拳、氣功、瑜珈、簡易拉筋、快走等。唯有平常認真調理身體,這樣才能減輕貧血所產生的各種症狀,保持生活正常。

 
 
網頁設計維護:達人網有限公司    台灣酸痛關懷協會